2015年, 第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8-25
  

  • 全选
    |
    技术及创新
  • 李伟, 刘军,王伟,柳宇,张宪阵,刘宝昌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38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深海法兰螺栓连接器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特点,对法兰连机器的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液压系统原理进行了分析。根据液压系统回路建立了螺母库开合液压系统模型及库体推进液压系统模型,使用AMEsim软件对液压系统进行仿真。通过仿真分析活塞杆伸出速度低速平稳性以及库体推进过程压力特性、速度平稳性,从而验证液压系统的设计合理性。
  • 姜昱婵,李晓舟,王晶东,于化东,许金凯,鲁健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39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精密轴系摩擦力矩测量仪水平轴系为研究对象,采用CATIA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并将模型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对水平轴系上的扭矩传感器和用联轴器相连接的扭矩电机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扭矩传感器和扭矩电机的等效应力图和位移图,再分别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并获得水平轴扭矩传感器和扭矩电机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及振型,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该水平轴系不会发生共振,为今后精密轴系摩擦力矩测量仪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 王明霞,周俊杰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0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电子元器件和设备在工作时会耗散大量热量,影响电子元器件和设备的热可靠性。本文使用Icepak软件对翅片散热器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翅片散热器内部的流场和温度场,得到关键元件背板的温升,并探讨风扇风量、风扇位置、翅片厚度三个因素对背板温升的影响,得出背板温度随风扇风量的增大而降低、随风扇位置的不同而变化、随翅片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得出降低背板温升的最优参数:3个风扇,风扇风量都是0.005kg/s,翅片厚度0.002m,并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
  • 王适之,朱远志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0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板材加工工艺的不断改善,我国大部分钢铁加工厂的扎制工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铝合金板材的扎制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但铝合金有很高的热敏感性,其中的颗粒大小及分布对板材的扎制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扎制过程中的板材进行模拟,获得板材的应力分布图。结果表明,板材中的颗粒越细小越均匀更利于消除应力集中现象。
  • 王宇臣,刘军,曹永,韩浩然,何鑫,王立权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1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水下连接器振动测试技术采用液压振动测试技术,对水下连接器振动测试装置进行总体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机械结构方案设计、液压系统方案设计、控制系统方案设计3部分。论述了水下连接器振动测试装置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对三个部分进行方案设计。针对液压伺服系统进行了技术研究,包括液压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负载分析、控制系统回路。采用AMESim仿真软件对液压控制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搭建了水下连接器振动测试技术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对液压系统子模型选取及参数设定,得出了位移和速度曲线,并分析了曲线部分失真的原因。
  • 赵荣兴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1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数控加工技术凭借自身突出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轻工消费品、航空航天等行业领域。社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数控加工零件产品的质量具有保障以及提高加工速率和加工精度。所以本文就数控机床的特点、数控机床加工质量控制的现状与结构、数控加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及数控加工所需的技术人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并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法以及实施方案。
  • 谭绪祥,王志斌,张瑞,王冠军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2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精度微小旋光度测量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弹光调制器的高分辨率微小旋光度测量方法及实验验证方案。该方法原理是当起偏器、检偏器相对弹光调制器分别45°和0°放置时,待测微小旋光度与弹光调制信号的二次谐波近似成线性关系。为验证该方法的实验效果,本文采用双光电管的平衡探测方法设计了一个低噪声前置光电转电路,并利用锁相放大技术从弹光调制信号中提取谐波分量,在上述基础上实现了高分辨率旋光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弹光调制器的新型旋光度测量方法可实现高达10-6rad的高分辨率旋光度测量。并且本文设计的双光电管平衡探测电路可明显提高信号的信噪比,而基于锁相放大技术提取弹光调制信号谐波分量的方案也有助于实现高分辨率旋光度检测。
  • 袁同山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2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就某气象雷达对发射系统的具体要求,叙述了最新研制的X 波段气象雷达发射机的构成,在满足磁控管正常工作条件的情况下,给出了发射机的技术指标,形成了发射机实现的功能框图,并对其各个部分的原理和功能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了该雷达发射机采用的回扫充电、固态调制器和双线脉冲形成网络(人工线)等新技术。调制器的设计采用3只串联可控硅作为放电开关(固态调制器);高压电源对它进行回扫充电;1μS矩形脉冲采用双线人工线形成。并给出了严格的理论分析,得到了可靠的调制器设计参数。结果证明文中的逻辑分析和参数选择是合理的,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 钟雪慧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3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虚假源地址欺骗攻击为入侵者构造出一系列带有伪造源地址的报文,频繁访问目的地址所在设备或者主机,造成其拒绝服务。URPF(Unicast Reverse Path Forwarding,单播逆向路径转发)可以防止基于源地址欺骗的网络攻击行为。本文描述一种自动化采集设备配置信息,对设备进行配置检查,进而智能分析和判断设备是否开启URPF功能的方法。
  • 陈皞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3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核电项目的周期长,涉及数据量大,参与单位多,如何能够全面而准确地管理信息和数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项目是否能高效而稳定的推进。因此,能否为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实体建立一套有效而通用的编码体系,对提高核电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国际上已经有了建立工业现场和电厂的参考命名系统的相应标准,SSC便是其中之一。SSC为核电厂的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的总称。就核电厂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调试工作而言,SSC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核电项目的全局管控能力,基于不同的维度,SSC可将不同管理层级、业务模块以及各阶段的数据进行良好的整合,形成对项目的全程管控。
  • 郝紫嫣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4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XX51断块中间基原油清蜡降粘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单剂及复配实验后,进行以溶蜡速度、降粘率、降凝率、防蜡率为因子的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复配筛选。找到了适合XX51断块原油的新型化学药剂。自2012年起在XX51断块的200余口稠油井上应用,油井热洗周期平均延长150天。全年减少热洗1500井次。每次热洗按3000元计,则全年节省费用450万元。
  • 史继红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5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立高氯酸氧化-硫酸亚铁铵滴定测定不锈钢中铬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以王水溶解试样,加高氯酸,加热发烟使三价铬被氧化为六价铬,在一定的酸性条件下,以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作指示剂,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作滴定液,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根据消耗滴定液的体积计算试样中铬的含量。通过分析试样溶解的热源温度、高氯酸发烟的温度和时间等操作条件,探讨了高氯酸氧化-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不锈钢中铬元素含量的最佳操作条件。在该条件下,选定6个标准钢样进行铬含量测定,测得铬含量与标准值基本一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13%~0.28%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较高,适用于不锈钢中铬含量的测定。
  • 万卓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5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对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试泡沫镍中铁含量的检测结果的评定,需要通过确定铁含量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如果没有考虑不确定度的影响,就可能对合格评定结果带来误判。因此,本文不仅描述了泡沫镍中铁含量估计值的检测方法,也给出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 魏贺,何颖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5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使用时间序列面板数据,重点比较了这两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利用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经过计算发现,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创新能力差别不大。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上海在实际利用外资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以及每万人工业企业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北京在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地区GDP的比重、每万人科技人员数量以及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一结论表明上海更适合建设成为全球创新中心;而北京更适合建设成为全国创新中心,这与目前国家的政策和两个城市的发展定位是一致的,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也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董鹏,刘立军,汪雁飞,余呈先
    工业技术创新. 2015, 2(4): 47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生产运营计划与控制的状况,指出其在交货期控制、信息集成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运营计划系统和信息平台模型。通过统一上下游资源、优化供应链流程,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通过生产同步化,提高生产运营计划系统的柔性和灵敏性,有效降低过程运营成本,使供应链效能最大化。